广交125创工场
2020/08/01
12760

logo.jpg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众创空间(广交125创工场),依托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9月设立,结合学院公路、水路、轨道、运输、智能交通等特色专业及优势资源,设立了400多万元的创新创业孵化基金,围绕技术开发、市场化运作、团队建设与培训、企业孵化等版块,主要为广大师生群体及校外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创新创业服务,打造知识产权维护、信息和法律咨询服务、创新创业培训、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开业和运营服务、资源交流与对接等一体化服务体系,满足大众创新创业服务需求。

1、建设目的

解决高职生创新创业的痛点,帮助高职生实现创业的梦想

广交125创工场的发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新契机:提供了政策保障、优化了创业环境、搭建良好的众创氛围,拥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广交125创工场作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施载体,能够为我校的学生实现创业梦想提供良好的机会,学校通过广交125创工场的建设,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深度挖掘高职院校师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帮助高职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

发挥交通行业特色,稳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进程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行业特色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与行业有着天然密不可分的联系的特殊群体,在人才培养、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服务社会与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综合交通运输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担负重要使命。

结合国家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为实现经济的创新驱动提供人才支撑

高校学生是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独特群体,以创意、知识和技术为特征的创新赋予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我校高职类大学生,具有技术技能强、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这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奠定了基础,项目(企业)团队通过广交125创工场的孵化,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寻找适合的创新创业途径,确定创新创业方向,结合国家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能够在高校实验室和市场需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不仅获得了自身的成长,也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实现经济的创新驱动提供人才支撑。

2、资源优势

广交125创工场依托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丰厚的专业群建设成果和知识产权积累、场地、资金、实验室等基础资源、全员育人氛围下的专兼结合的导师队伍、丰富的社会资本等基础和资源优势,服务学校师生和社会相关领域创业者,为他们提供了创新启蒙、创意作品设计和制作、创业产品市场化等服务。   

         3服务体系

        学校将以生为本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始终,将管理变成服务,实行教学管理柔性化,师生团队创新创业提供了制度保障。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放校内实训室和实践基地并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实行学生自我管理;为鼓励学生创业,修订了《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行弹性学制,将学制放宽至6年,为学生休学创业提供时间保障;修订《学生转专业、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管理办法》,按专业大类招生,按需培养,给予学生最自由的空间,释放其创造能力,发挥其特长;制定《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学生通过竞赛、发明创造、发明专利和创业实践等获得相应学分。

         引入专业服务团队,对入驻项目(企业)提供以下服务:

创业辅导:包含创业咨询、政策辅导、手续代理等内容;

管理咨询:包含财务代理、法律咨询、专利服务等内容;

交流培训:包含管理培训、技术交流、专家咨询等内容;

项目推介:包含成果展示、项目申报、新闻发布等内容;

市场推广:包含展览会议、产品对接、信息咨询等内容;

融资投资:包含银企对接、孵化基金、风险投资等内容;

人才引进:包括校企合作、猎头服务、人才招聘等内容;

专业服务:包含技术平台、检验测试、技术联盟等内容;

基础设施:包含办公场地、商务会务、物业服务等内容。

         4保障体系

        为加快发展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等文件精神,制定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运营管理制度》、《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孵化资助与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导师管理办法》等制度,为保障广交125创工场的有效运行奠定了基础。

5、孵化成效

广交125创工场自成立以来,举办了系列活动,包括开设了SYB培训班、专利和知识产权讲座、创新创业系列专题讲座、政策解读会、开展了与创业成功人士(包括校友)的专题沙龙、创业园实践、项目路演等活动,受到了入驻团队和其他参与者的欢迎。 孵化出一些明星团队。

依据学校形成的公路、水路、轨道三路引领,机电信息、经济管理两翼发展的专业整体布局,以及根据专业整体布局共建了土建类、汽车类、经济管理类7个专业群的现状,广交125创工场发挥专业群优势,根据行业创业发展趋势,推动了创业项目的发展。

近四年来,每年遴选20余个项目入驻,现有48个创业团队、企业入驻,成功孵化了“视途科技”、“奕航科技”等明星企业17家,通过孵化,创业企业纷纷走出校园,如“互诚信息”企业成功走出校园进入创意园,如“广交优品汇”将其连锁店开到了深圳等地。

入驻的“广交优品汇”(超市)项目,通过校内实践基地的训练,年营业额达到500多万元,团队成员林杜嘉进行新型连锁经营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成功创办深圳市广交优品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其创业经历中焕发出的开拓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赢得了社会的肯定和赞赏,荣获2017年首届世界青商大会“2017年度优秀青商”称号。

入驻的衣谷传媒团队,依托学院开设的图形图像专业(专业名称现改为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主要提供航拍和后期制作等数字媒体应用服务。孵化前期主要是以基础技能的培养以及承接学校安排的一些拍摄任务作为实战练习提高专业技能;孵化中期是以服务项目的宣传推广、创意理念的培养及业务洽谈能力培养,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力量将优质的服务项目推向社会,实现O2O商业模式的市场化运作;孵化后期,在此前的基础上,成立了衣谷传媒工作室,与社会各种类型企事业进行合作,提供相应的服务,承接了包括中央电视台、地方卫视和电视台、企业形象宣传等多档节目或内容的拍摄和服务工作,团队的服务质量得到业界的好评。

“视途科技”团队在获得《视途科技智能监控系统软件著作权》的基础上,开发智能车载监控系统,提供“互联网+”交通服务,主要服务于交通运输行业,视途科技智能监控系统的运用有利于运输企业更科学管理车队,使企业车辆运作更安全更高效。团队参加了全国“建行杯”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赛银奖的成绩

广州奕航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的“广东省船舶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交通运输部“港航智能化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成果,主要从事水陆智能交通控制技术和产品研发、技术转移转化、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立足于技术集成和二次应用开发,着力解决技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不断拓展技术服务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智能交通控制、船舶机舱自动化、港航智能化技术、交通安全与运载工具能效监测管理等方面拥有50多项国家授权的技术专利。已为国内20多家交通、物流和港航企业提供技术和产品服务,与合作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4个。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入驻的健园科技团队面对惠州市龙门县麻榨镇出产的百万斤杨桃滞销、农户束手无策的难题,项目团队发挥专业特长多措并举,一是基于力学原理,分析杨桃特殊的果实形态,经过多次试验探索,创新设计出了一种符合杨桃特点的运输包装技术并获得了专利,提供了新鲜杨桃走出深山的技术保障,二是采取“零售+批发兼顾,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方式,在线下搭建了与东莞、广州、惠州等地水果8家批发商合作的B2B销售模式;在线上依托淘宝、微信公众号、微店、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打造了互联网+农产品B2C的立体化营销平台,让麻榨杨桃走出深山,帮助农户卖出百万斤杨桃,直接创造了十多个农村就业岗位,间接带动了当地300多家农户脱贫致富,获得了“学习强国”和地方媒体的报道

6、发展预期

结合学校双创教育双“125”的目标,广交125创工场将面向全体学生、有双创意向的学生和有创业潜质的学生提供分类递进的孵化服务,打造三个孵化层次的生态圈。

一是建立“一主一辅一隐”创新创业实践生态圈:建立以创业者自觉的创新创业实践为主线、全过程全方位培育孵化为辅线、积极向上的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为隐线的创新创业实践生态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热情,带动学生参与到双创实践中来。

二是打造“公路、水路、轨道、机电信息”等交通领域的产业生态圈:结合学校运输经济管理专业群的优势,优化团队组合,围绕交通行业特色,做好方向规划和引导,打造“公路、水路、轨道、机电信息”等交通领域的产业生态圈。进一步促进有创业意向学生的项目落地。

三是打造“团队痛点——解决方案”的资源生态圈:汇聚校内外资源,针对初创团队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进行资源推介和组合配置,汇聚团队发展的资源生态圈。助力创业团队或企业能够得到持续的帮扶,从而顺利出孵并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